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浅议中国的饮食文化渊源
释义 浅议中国的饮食文化渊源
饮食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需要,中国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在饮食过程中,人们体验到了独特的饮食文化,得到了精神的陶冶和美的感受。
在火没有发明之前,人类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随着火的出现,饮食进入了熟食阶段,开始讲究烹饪的方式。
在生食阶段,人类主要采食植物的果实,活鱼等。直到现在,云南的白族还保有吃生皮的习俗,杀完猪后取里脊拌切成丝上佐料直接食用。
熟食分为烤食和煮食,方法多样。古代用石块和石片烤肉,应用泥将肉密封,放于火中,泥干肉熟,香味可口。我们在武侠剧中经常看到的叫花鸡就是这样做成的。
烹饪是在熟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蔬菜,肉类的生产不断扩大,食物的搭配越来越复杂,制作的精细程度也越来越高,由此产生了不同地方的风味和特色。
中国古代对烹饪很有讲究,《周礼》中已经有了酸甜苦辣咸五味的记载,酸取于梅子,能帮助消化,醋能除腥杀菌消毒,盐自周以来成为百味之首,有海盐,池盐,井盐和岩盐,前三种取卤水熬制而成,岩盐味地壳中沉积而成的盐。另外,酒有发散和缓的作用,也可以解毒去腥,作配料时可以代表苦。辣味的配料有辣椒,胡椒,姜。甜味的配料在古代有糖,蜂蜜,以果品浸于蜂蜜中制成蜜饯,后来出现的蔗糖,冰糖,白砂糖。糖有除臭,提鲜的作用。后来,古人在饮食过程中不断加入各种芳香料,如茴香,桂皮,甘草,花椒,桂花,菊花,茉莉花,这些花不但能用于调味,更能造成食品独特的味道。烹饪离不开油,中国古代使用动物油很早,晋代开始有食用麻油的记载,明代的《天工开物》详细记载了豆油,菜油的榨汁方法。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发展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节日,随之而来的,是节日食俗的形成。节日使得人们的服饰和食俗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云南的普米族信仰神,崇拜自然和祖先,每年都举行祭奠山神,祖先的仪式,在祭天时,人们敲锣打鼓的把牛从圈中敢到祭台,宰杀后,将牛肉分给各家各户享用,名为祭天,实际上享受的还是凡人。云南的梁河一带还有"八月十五先喂狗"的习俗,即在中秋时吃饭前先把狗喂饱。正月十五吃元宵,五月端午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腊月十八吃腊八粥,民族不同,表现出的习俗也不同。
嗜食和禁忌是饮食习俗的重要表现,嗜食是一个地方的民族饮食上的特殊爱好,形成原因却多种多样,气候,土特产,食物的制作方法等都可能造成口味上的差别。如苗族的酸鱼,朝鲜族的狗肉。俗有"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的说法。其他的如蒙古族的奶茶,满族的酸汤子,藏族的糍粑等都是饮食方面的特别嗜好。
饮食中的禁忌来源于宗教信仰,回族,维吾尔族等禁食猪肉,因为他们信奉伊斯兰教。满族禁食狗肉,到满族家里做客,必须将有关狗的一切服饰取下,更不可戴着狗皮帽子去祖先牌位前。维吾尔族甚至还禁食驴肉,马肉,骆驼肉。这些禁忌带有封建迷信的色彩,但也有一些积极的意义。
饮食民俗的形成发展,在人民生活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当我们把它当作一种文化来对待时,便会发现它的研究是广泛的。合理的饮食构结和优良的饮食习惯,既有营养价值,又有美学价值。
随便看

 

科学时代收录了15440条科普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普常识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er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9/21 13: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