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城市是怎么抵御灾害的
释义 城市是怎么抵御灾害的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的汶川县以及周边地区发生了8.0级大地震,伤亡、失踪人数达10万以上。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发生了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导致多个核电站发生泄漏事件……

地震后的城市
其实,每座城市每天都可能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灾害或危险——台风、地震、雷电、暴雨、泥石流、沙尘暴、火山喷发等各种自然灾害以及人为引发的火灾、爆炸、倒塌、刑事犯罪、交通事故甚至战争等灾害,“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句话说得不错,但首先要保证城市的安全,所以说,城市的防灾减灾工作应该是城市管理者首先要关心的大事。
怎样才能做好城市的防灾减灾工作呢?首先,城市的选址必须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尽量不要将城址选在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比如尽量不要在地震带、台风口、河流容易决堤的地方以及火山脚下建城。其次,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对综合防灾体系,如防洪、防火、抗震、防空措施等做出规划。管理人员要先对城市的各种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然后确立相应的防灾标准,建设一系列防灾设施和测报灾害的机构。这些设施包括防洪堤、排涝泵站、消防站、防空洞、医疗急救中心和物资储备库,机构则有气象站、地震局和海洋局等。第三,还要设立应对灾害的各种预案,预案中应包括在发生自然灾害以及特大交通事故、治安事件时消防、生产安全和基础设施保障等紧急救援机制。
对于突如其来的灾害,预防是第一位的,首先就是尽量不让它发生。但是,大自然的行为是不受人控制的,虽说如今人类对于自然规律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但事实上每一次大的灾害都很难准确加以预报,所以造成的损失都比较严重。人类的生活和开发行为对地球的自然环境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温室效应加剧了,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得越来越频繁,海平面上升了,南极的冰雪也融化了……这些频繁发生的灾害性天气,更需要通过提高警戒标准和防护设施的标准来加以应对。

城市防空洞
以地震为例,21世纪初世界各地大震每年有,小震常不断,连过去从不发生地震的地方也开始有频繁的小震,专家们认为是地质运动进入了活跃期,所以抗震设防标准要不断地加以提高。相应地,防震的各方面设施标准也要提高。比如,就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周边各地以及经常发生地震的地方都调整了抗震规划和建筑物的抗震标准。

消防员正在城市建筑火灾现场实施救援
除了自然灾害,城市还时刻面临火灾、爆炸、车祸、停水和停电等突发的各种人为事故,虽说人为事故导致的后果较自然灾害的轻微一些,但是前者发生的频率更高,也更加难以预测,因此就更加难以防范,它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为了有效、及时地防范和解决突然发生的状况,城市的各个管理系统都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做到“防灾于未然”,而一旦事故或灾难发生,就要果断、及时、迅速地应对,最终妥善地解决问题,这才是一个现代化城市管理者应有的表现。(李武英)

遭遇洪水的城市
【微博士】城市的应急避难设施
城市的应急避难设施包括建筑物附近的小面积空地、小花园和小广场等开阔场地。住宅地下的防空工程、大型体育场和学校等也都属于配套的应急避难设施。一旦发生自然灾害,这些地方就被辟出专供人们使用。城市的应急避难设施中,一般都备有手电筒、毛毯和食品等避难物资。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有相应的规划和标准。平时要保证这些地方交通便利,相应的设施要完善,日常运作也要正常。
【微博士】应急建筑
应急建筑指在社会动荡、人为事件或自然灾害突发时期为人们提供具有安全性、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庇护场所。应急建筑的本质是建筑的一种极端形式,扩大了广义建筑领域的传统范围,突出了建筑的社会维度和人文维度。面对自然和社会灾难时,必须能够迅速安装建设完成。应急建筑操作简单,施工方便灵活,并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和绝缘性等。应急建筑是否能够使用当地的材料和资源尤为重要。应急建筑所使用的材料重量轻,便于搬运,同时兼具结实、安全、可移动、符合人体工程学等特点,它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特殊人群的实际需要,还应使得他们所居住的地区更加美观和更有秩序。
【微问题】为什么汶川地震时很多木构建筑没有倒塌呢?
【关键词】城市防灾 应急避难
随便看

 

科学时代收录了15440条科普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普常识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er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2 0: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