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万园之园"辉煌重现 |
释义 | “万园之园"辉煌重现 ——清华大学数字复原60%圆明园景区 本报记者李艳 每过一段时间,以“重建圆明园"为噱头的消息就会跳出来刷一下屏。尽管不过是捕风捉影,但足见人们对圆明园的关注。 圆明园被认为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规模宏大,美轮美奂,被称为“万园之园",又因在外敌入侵过程中被洗劫一空后付之一炬,成为国人刻骨铭心的苦难记忆。历史上的圆明园到底什么样?一直众说纷纭。 4月18日,清华大学发布该校建筑学院郭黛姮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该团队完成的数字圆明园研究和应用项目的成果,人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再现"的圆明园。郭黛姮和其团队经过对大量档案精细准确的解读,利用严谨精确的数字化建造,重现了圆明园灿烂的历史面貌。目前,团队已经完成了所有能够采集到详实信息的景区的数字化复原工作,精准数字复原景区达全园总量的60%。 1999年郭黛姮开始着手此研究。“谁都不清楚圆明园到底什么样子,这太可惜了。"她说,自己曾通过网络关注人们对于圆明园的认知是什么,结果有两种:圆明园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是帝王骄奢淫逸的场所。但在她看来,真正的历史并非这么简单。 这项研究持续了近20年。从清代的官方文献,到当时皇家画苑所绘制的写景图,再到当代考古发掘的新成果,郭黛姮与她的团队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参考了大量的现场测量数据,力求做到还原一个真实全面的圆明园。 “我们是从最原始的史料收集开始的,当时我们团队的一位博士骑着自行车每天去国家图书馆,从皇帝起居录查起,看看圆明园到底是做什么用的,最终我们发现圆明园并非大家认为的那样,是休闲场所,而是皇帝办公的地方。"郭黛姮回忆。 现在人们去圆明园游览,可以看到团队制作的“圆明园移动导览系统",这一系统具有海量数据,集定位、导航、位置识别、音频讲解等。很快,人们还可以下载“再现圆明园"APP,不仅能看到虚拟中“重生"的圆明园,还能够实现360度环视。 郭黛姮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学生。既遵循遗产保护的原则,充分展示和阐释建筑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又能满足公众“亲眼目睹"的情感期待,是她一直以来的探索。在她看来,“重建"圆明园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价值,是自己多年来致力于该项研究最重要意义。 下一步,团队将围绕全新的数字技术概念,推进“混合现实"和“感映现实"两个创新项目,使虚拟场景进一步混合在现实空间中,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以及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具有极高艺术观赏性和感染力的体验式空间,充分调动体验者的五感,进而激发其对展示主题的高度情感共鸣。同时,随着圆明园考古发掘推进、基础条件改善,团队还将进一步扩大数字复原的研究范围。 (科技日报北京4月18日电) |
随便看 |
|
科学时代收录了15440条科普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普常识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