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为什么手机诈骗看起来那么幼稚
释义 为什么手机诈骗看起来那么幼稚
“某某集团举行30周年大庆典,您的手机号码获得了20万大奖。”
“爸,我在外面被警察抓了,手机被没收,快汇5万保释费到某账户。”
“……”
你的手机收到过类似的诈骗短信吗?这些短信都被媒体曝光无数次了,不仅大人不相信,恐怕小朋友也不会相信。为什么骗子不厌其烦地发送这些看上去十分幼稚的诈骗短信,并且似乎料到总有一些人会上当受骗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把目光移向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防火警报器。
在配备防火警报器的楼房、大厦里,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防火警报器突然无缘无故响起来,最后却发现是虚惊一场。这是由于警报器本身“水平有限”,有时不能区分真正的火灾和吸烟产生的烟雾、空气湿度变化、气温过高等正常情况。防火警报器的出错分为误报和漏报两种:不该响的时候乱响,叫误报;该响的时候不响,叫漏报。
一般来说,同一个警报器误报和漏报“不可兼得”,要让误报少一些,漏报的可能性就会不可避免地增加,反之亦然。如果把警报器调得灵敏一些,它会经常乱响,但火灾时失灵的概率就小了很多;如果把警报器调得迟钝一些,虽然不乱吵人了,但真失火了它也不容易响。什么样的灵敏度才是适当的,要视误报和漏报两种后果造成的损失来定。对于警报器来说,如果没火灾的时候乱响,损失不大;可是真有了火灾它没有发挥作用,就会造成巨额财产损失甚至威胁生命安全。权衡利弊,我们宁愿把防火警报器调得灵敏一些,以防万一。
如果把错报、漏报、灵敏度的概念应用到法庭上,情况就不一样了。法庭审案时,错报相当于把好人冤枉成坏人,漏报相当于把坏人当成好人。如果对一个嫌疑人的指控证据不充足,无法判断是好人还是坏人,此时灵敏度调得太高,就意味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灵敏度调得低一点,就意味着“永远不冤枉一个好人”。比较一下,如果把好人误判为有罪,这样的冤案哪怕只有几起,也会让法庭的公信力大大下降。所以大多数国家会把灵敏度调得比较低,也就是所谓的“疑罪从无”。

那么,灵敏度和诈骗短信有什么关系?美国微软公司的一项研究认为,骗子发邮件或短信和上述情形有共通之处。
对于骗子来说,目标就是在茫茫人群中找到少数受骗者,把钱骗到手。不过,仅仅回复了短信,只能称得上“上钩”,最后把钱汇到骗子手里才是被骗。所以短信的质量相当于“灵敏度”,会先把人群里一部分可能上当的人筛选出来。
骗子的误报是,把人群里本来不容易受骗的人钓上来了;而漏报则是错过了真的“很傻很天真”的人,没有骗到他们。
总的来说,骗子的骗术整体相当低劣,而今大家警惕性又越来越高,能上当的人少之又少。这就意味着骗子最初需要联系的人变多了,但最后真正上当的人未必会增加。
因此,骗子误报的成本是,要联系的人变多,需要雇用更多的“客服”,开设更多的银行账户,制作更多的假材料。但如果最后上钩的人拒绝交钱,那就是白忙了。
相比于不是很大的漏报成本(会少骗到一些钱),如此大的误报成本使得骗子宁愿降低灵敏度,尽量减少误报。他们随意发一些低成本的短信,只寻找那些潜在受害者,以减少“钓鱼”的时间和风险。这一方面说明,现在人们越来越不容易受骗,这个“行业”越发不景气;另一方面也说明,骗子们其实还是有些逻辑头脑的。(焦述铭)
【微问题】假如某种“天干”有n个字,“地支”有m个字,一个轮回有多少年?
【关键词】算命 诈骗 误报与漏报
随便看

 

科学时代收录了15440条科普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普常识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er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2 1: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