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浅谈中国汉字文化史
释义 浅谈中国汉字文化史
本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对王永老师授课风格的喜爱,本学期我选了王老师的选修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王老师授课风格幽默,课堂气氛活跃,在轻松之余向我们介绍了许多有关中国文化的知识。下面本人结合王老师上课对汉字发展的介绍与自己的认识浅谈汉字的文化史。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久远而密切的联系。汉字的产生、发展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观。纵观中国文字的发展史,其实主体就是中国汉字的发展史。汉字自从产生以来在中国文化中的作用就是无可替代的
汉字有相当长的发展史,就汉字的起源来说,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说:“仓颉之初造字,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对于汉字起源来说,历来有五说:仓颉造字说,结绳说,八卦说,契刻说,图画说。
汉字的发展历经有可考历史最早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到西周发展为钟鼎文(金文),春秋战国出现了籀文(大篆)代表性的为石鼓文,秦统一后使用了小篆,秦末汉出演化为隶书,三国两晋又演化为魏碑,唐朝时唐楷基本和现在书法基本一致了。
甲骨文,得到考古支持的商代甲骨文最早出现在3300年前,至今共发现了5000个以上的甲骨文单字,其中可以认识的约有1700字。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
第二就是当然是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铜器上的铭文,字数多少不等。所记内容也很不相同。其主要内容大多是颂扬祖先及王侯们的功绩,同时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如著名的毛公鼎有497个字,记事涉及面很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起于西周晚年的大篆,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字体与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构形多重叠。代表为今存的石鼓文,以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
再者就是小篆了,秦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康熙字典上对所有的字还注有小篆写法。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还有就是书法家较为亲来的草书了,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之后就是我们现在较为流行的楷书了,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再者就是行书了,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
汉字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应该明确地放弃汉字拉丁化的目标。我们实在难于从bairiyishanjin,huangheruhailiu这29个字母上读出唐诗的效果。我们应该更好地进行汉语汉字的教学、传承、研究、数码化应用与审美化创造。我们应该创造出无愧于祖先的语言艺术的传世之作。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在世界上推广普及华文与汉学教育,为此加大投入。我们应该在语言文字上对各种媒体与出版物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少一点错别字,少一点洋泾浜,少一点文理不通。
我们所关切的汉字文化毕竟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文化,是面向世界的开放的与面向未来的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说我们的文化要有自己的传统,自己的立足点自己的性格。同时,只有开放的面向世界的经得起欧风美雨的与时俱进的中华文化,才是有活力的民族的,而不是博物馆里的木乃伊。聪明的做法不是把全球化与民族化地域化对立起来,而是结合起来。
最后,在这里,我要感谢王永老师对中国文化的精彩讲解。从第一节课,王老师对影视节目对话的“吐槽",我就被这精彩的课程吸引了,在接下来的课程中,王老师对汉字、服装、宋文化的讲解更让我收获颇多。还有,王老师在每节课之前放的民歌都很好听,我以前没有去感受过,但是现在我对民歌也有了小兴趣。(王老师上次唱歌挺不错的~)。
我想对王老师提个意见:王老师您学识渊博,对各方面都很有见解,但是我个人因为在大学之前没有广泛的接触各种文化知识,在老师您陶醉在讲述中时就有点听不懂了……
随便看

 

科学时代收录了15440条科普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普常识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er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2 0: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