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地震大小是如何衡量的 |
释义 | 地震大小是如何衡量的 人们经常混淆地震震级和烈度,就连某些新闻报道也把烈度当成震级,震级当成烈度,甚至把“烈度”写成“裂度”,反正地震时会把大地和房屋震裂,因此,写成“裂度”的人还真不少。那么震级和烈度究竟是不是一回事呢? 其实,震级和烈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物理量。震级表示地震本身的大小,通常用于地震科学研究,是某次地震发生时所爆发的能量总和。就好比我们熟悉的电灯泡的瓦数,瓦数越大,电灯泡产生的热量就越大,因此对于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目前国际上一般采用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和古登堡于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级划分法,即现在通常所说的里氏地震规模。里氏规模每增强一级,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1.6倍。相隔两级的震级其能量相差高达1000倍。 同时,科学家发现,对于同样一个地震,不同地方的建筑受破坏程度并不一样,就好比同一个电灯泡在发光照射时,不同位置被照射的明亮程度并不一样。因此为了反映某个地方遭到地震破坏的严重程度,形象地定义了“烈度”这个概念。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评定烈度的高低,制定了统一的评定标准,即地震烈度表。在世界各国使用的有几种不同的烈度表,中国地震烈度表从Ⅰ度(1度)到Ⅻ度(12度)由低到高排列,共分12个等级,将无感定为Ⅰ度,最高Ⅻ度表示地面剧烈变化,山河改观。(罗兴华) 【科学人】里克特 里克特 美国地震学家查尔斯·里克特(1900—1985)于1935年提出了里氏震级。这是里克特在对比了一年中200次地震的特征后,提出的震级标准。它是根据离地震中心一定距离所观测到的地震波的幅度和周期,考虑到从震源到观测点的地震波衰减,再经过计算得到的震源处地震的大小,它从本质上反映了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大小。目前世界上已测得的最大震级为里氏8.9级(后修正为里氏9.5级),是在1960年智利发生的大地震。 【微博士】震源深度 从震源到地面的距离叫作震源深度。目前研究人员根据震源深度将地震分成三类: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千米以内)、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千米)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千米)。同样震级的地震,震源越浅,所造成的影响或破坏越重。中国发生的绝大多数地震为浅源地震。例如唐山大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千米,汶川大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4千米。我们经常看到地震部门给出的震源深度为33千米,难道地震总是在这个深度发生的吗?原来,地震研究部门有个统一的规定,对于地震震源深度暂时未探明或有待考证的,暂定为33千米,而这个深度也是地壳的平均厚度。 【微问题】地震震级越大,造成的灾害就越大吗? 【关键词】震源 震级 烈度 |
随便看 |
|
科学时代收录了15440条科普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普常识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