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能跟细菌“聊天”吗 |
释义 | 能跟细菌“聊天”吗 已经发现,作恶多端的病菌在人体内并非是散兵游勇,进行单个作战的,因为孤军奋战的细菌是很容易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消灭的。一些细菌在开始某种生命活动前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量,科学家把它们这种对个体数量的感应,称为“群体感应”。细菌只有在感受到周围有相当数量的同伙以后,才会做出“蠢蠢欲动”的决定。比如沙门菌一定要到集结成群后才兴风作浪:释放毒素,把“魔爪”伸向宿主。 那么,细菌是如何感应这种状态并相互沟通的呢?原来,这种貌不惊人的小家伙,也有自己的“语言信号”,其中有些“语言信号”已被科学家成功破译。例如,每个霍乱弧菌的表面都有受体蛋白,能感受到同伙释放的一种小分子物质。当这种小分子物质达到一定水平时,霍乱弧菌便感知它们已拥有足够的“数量”,于是它们就在人体内横行肆虐了。有趣的是,细菌还有一些特殊的“语言信号”。比如,在生存压力增大时,惶惶不可终日的大肠杆菌,会分泌一种叫作“胞外死亡因子(EDF)”的物质,这种物质会使细菌纷纷自杀身亡。 霍乱弧菌 细菌这种特殊的交流方式,给科学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设法与细菌“聊天”,让它们俯首帖耳,“服从命令听指挥”。既然细菌需要感知一定数量的同伙后才会采取行动,那么切断它们之间的联络,使之无法沟通,或者降低它们所释放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就可以使病菌无法作恶了。此外,还可以采用特殊的“语言信号”向病菌“发号施令”,例如用EDF向病菌下达“自杀”指令,使之自尽而亡。(肖遥) |
随便看 |
|
科学时代收录了15440条科普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普常识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