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蒙古族为什么信喇嘛教原因是什么 |
释义 | 蒙古族为什么信喇嘛教原因是什么 在蒙古族长期以来的政治、文化生活的过程中,和其他民族一样,民族信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为什么蒙古族信仰喇嘛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蒙古族信喇嘛教的原因,希望你会喜欢! 蒙古族信喇嘛教的原因 在蒙古族长期以来的政治、文化生活的过程中,和其他民族一样,民族信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蒙古族信奉喇嘛教,即藏传佛教,是佛教的一支。 喇嘛教主要传播于中国藏族、蒙古族等地区,自佛教传入中国版图后形成的两大分支,即汉佛教和藏佛教,这在两种佛教除了经文和诵经的语言外基本都是相同。 据有关资料记载,蒙古族古代最早信仰萨满教。蒙古族信仰喇嘛教始于元朝。13世纪初,由于元世祖的倡导,喇嘛教开始传入内蒙古地区。当时信奉喇嘛教的主要是蒙古族中的贵族阶级,民间仍然普遍信仰原始萨满教。明末,格鲁派喇嘛教在内蒙古地区迅速发展,到了清末,内蒙古的喇嘛教寺庙大约有千所,喇嘛教在蒙古民间逐渐广泛传播,从此,在蒙古各地逐渐建造许多寺庙。喇嘛教的格鲁派(黄教)日益兴盛。黄教逐步取代了萨满教。现在信教的蒙古族群众基本上信仰喇嘛教。内蒙古佛教最兴盛时期,是在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当时内蒙古的寺庙和喇嘛人数发展到了最高峰。清朝中期,内蒙古佛教寺庙约有1800多座;喇嘛人数约有15万人左右。至清朝后期,清政府对佛教的政策,有了一定的改变,从原来的扶持,发展转为限制的政策,使佛教的势力逐步趋于削弱。到了清朝末期,佛教寺庙和喇嘛人数逐年减少,光绪年间寺庙约有1600余座,喇嘛人数约10万人左右。到了1945年内蒙古地区庙约1366座,喇嘛人数约6万人。 喇嘛教主要传播于中国藏族、蒙古族等地区,自佛教传入中国版图后形成的两大分支,即汉佛教和藏佛教,这在两种佛教除了经文和诵经的语言外基本都是相同。 据有关资料记载,蒙古族古代最早信仰萨满教。蒙古族信仰喇嘛教始于元朝。13世纪初,由于元世祖的倡导,喇嘛教开始传入内蒙古地区。当时信奉喇嘛教的主要是蒙古族中的贵族阶级,民间仍然普遍信仰原始萨满教。明末,格鲁派喇嘛教在内蒙古地区迅速发展,到了清末,内蒙古的喇嘛教寺庙大约有千所,喇嘛教在蒙古民间逐渐广泛传播,从此,在蒙古各地逐渐建造许多寺庙。喇嘛教的格鲁派(黄教)日益兴盛。黄教逐步取代了萨满教。现在信教的蒙古族群众基本上信仰喇嘛教。内蒙古佛教最兴盛时期,是在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当时内蒙古的寺庙和喇嘛人数发展到了最高峰。清朝中期,内蒙古佛教寺庙约有1800多座;喇嘛人数约有15万人左右。至清朝后期,清政府对佛教的政策,有了一定的改变,从原来的扶持,发展转为限制的政策,使佛教的势力逐步趋于削弱。到了清朝末期,佛教寺庙和喇嘛人数逐年减少,光绪年间寺庙约有1600余座,喇嘛人数约10万人左右。到了1945年内蒙古地区庙约1366座,喇嘛人数约6万人。 蒙古族的宗教信仰 萨满教 古代的蒙古人最早信仰萨满教。萨满教崇拜神灵,把世界分为三种:天堂在上,诸神居之;地为之中,人类居之;地狱在下,恶魔居之。而掌教的巫师则宣称自己集万能于一身,除了能役使鬼魅为人祛除灾难外,还能占卜吉凶,预言祸福。他主持传统仪式,代氏族成员求儿、求女、求五谷丰登、人畜两旺,为氏族成员治病等。在早期,则参与解决部落的重大疑难问题,直至决定首领的继承,战争与和平等。成吉思汗就曾设置“别乞"(教长),专门管理萨满事务。 17世纪以后黄教虽然传入蒙古地区,但萨满教的遗迹在蒙古人的生活中仍然保存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祭天祭腾格里(天)是各种祭祀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种,在山丘等高处立木头或石堆等标记,以此代表“腾格里"。在每年春秋两季进行祭祀。立标的山丘被视作禁地,这是蒙古人中最普遍的祭天形式。祭天分红祭与白祭。红祭时用整羊或羊的心脏。随着黄教的广泛传播,红祭逐渐被废除,改为白祭。白祭主要指的是以酒和奶制品来祭祀。此外,祭天时指定一只羊为“供品",但不把它宰杀,给戴上“色得尔"(表示神圣的记号,即给羊脖子上拴上彩色布条)后给天磕头。戴“色得尔"的羊是神圣的,是腾格里的财产,任何人不得冒犯,不得宰杀,直至它自然死去。 祭地祭地也是蒙古人自然崇拜的一种。蒙古人有“天父地母"之说,认为大地上有名的山川和奇特的草木都有自己的主神。蒙古人把鲜奶和奶酒每天早晨酹向所在地的山巅,表示致祭。蒙古人非常崇敬具有奇特形状和颜色的山崖、丘陵山及温泉,认为那里有精灵居住,因此祭祀它们的同时,又禁止人们在那里砍柴,杀生和动土。 祭敖包这是蒙古民间最普遍的一种祭祀活动。敖包是草原上习见的供人祭祀的山堆,顶上要插柳枝为丛,立竿为柱。“垒石成山",“视之为神",它是山神、地神及游牧民族保护神的化身,是萨满教原始崇拜的典型。祭祀时间一般在农历5-7月,祭礼仪式一般由扎萨克喇嘛、王公贵族主持。喇嘛要焚香颂经。而每一过路人都在敖包上面放石子或随手拾到的东西,同时乞灵于被假想在那里的神。过路人边祷告放石敖包上面,边伸手向前乞求保佑一路旅行平安。 祭火祭火也是蒙古族最古老的祭典之一。在新疆蒙古人的日常生活中至今还保留着一些遗迹。在节日喜庆、婚丧大事上祭天、祭地之一就要祭火。点灯节(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就是祭火的一种表现,是典型的黄教活动中渗合着萨满教遗迹的表现。 黄教 黄教,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俗称,因该派僧从戴黄色僧帽而得名。 元代由于蒙古贵族的推崇,由西藏传入喇嘛教,(红帽派,简称红教),并在上层统治者之间传播,蒙古民间多数还是信仰萨满教。元末,红教日趋腐化。十四世纪末叶(明洪武年间),青海藏族喇嘛宗喀巴,鉴于喇嘛教中的腐败现象,在西藏一些农奴主支持下,发起改革,创立了著名的格鲁派。这一派主张僧侣严守戒律,着黄色衣帽,被称为黄帽派,简称黄教。黄教创立之初,在政治上处于劣势,常受其他教派的压制和打击。为使黄教能在西藏站稳脚跟,并进一步取得西藏的统治地位,宗喀巴的弟子们力图争取其他民族统治者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的支持,尤其是明朝和蒙古封建主的支持。黄教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向蒙古伸张的。 黄教的传入,对蒙古族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产生了极重大的影响。 蒙古封建主既然以喇嘛教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自然就力求巩固喇嘛寺庙的地位,树立高级喇嘛们的威信,赋予喇嘛各种特权。这就使寺庙和喇嘛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政治势力,并逐步参与和左右蒙古的政治。 蒙古封建主们为了表现自己对喇嘛教的虔诚,争相把自己的土地、牲畜、金银财宝和属民施舍给寺庙。封建主们还规定,免除喇嘛们的兵役、赋税和其他封建差役。因此喇嘛寺庙占有了越来越多的主地、牲畜和属民,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封建领地。 黄教无孔不入地渗入蒙古人民的思想和生活。 蒙古人的日常生活,如生老病死,嫁娶节日等无不由喇嘛念经“卜凶问吉"和“解脱超度",蒙古族贫苦牧民含辛菇苦,节衣缩食,把一生劳动所得的大部分都供奉给喇嘛庙,以表示自己对“布尔红"(菩萨)的虔诚,希望由此得到神明的保佐,能够超度苦海,死后升入天国,来世会有幸福。 |
随便看 |
|
科学时代收录了15440条科普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普常识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