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神奇之X光 |
释义 | 神奇之X光 1895年11月8日,这一晚伦琴先生来到了他的实验室。他进行了一次严密的阴极射线管放电实验,却惊奇地发现,一叠放在射线管旁原本严密封闭的底片,现在变成了灰黑色——它们已经曝光了!通过严密的分析,伦琴先生发现底片的变化是因阴极射线管放出了一种穿透力较强的射线。这便是X光。于是,伦琴开始了对这种神秘射线的研究。 他先把一个涂有磷光物质的屏幕放在放电管附近,通过改变射线管与屏间的隔档物质。发现X光具有很强的穿透性,甚至能够轻而易举地穿透15毫米厚的铝板,而只有铅板和铂板才能使屏不发光。而当伦琴邀请他的妻子将手放在照相底片上,并持续用这种射线照射数小时后,两人在底片上看见了手的骨头和在手指上结婚戒指的影像。这的确像这戒指一样值得纪念。 1896年1月4日,柏林物理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展览会上展出X射线照片。1月6日伦敦《每日纪事》向全世界发布消息,宣告发现X射线。X光从伦琴先生手中迅速发射到世界各地,引起了一片研究的浪潮。 1897年,法国物理学家塞格纳克发现X射线还有一种效应引人注目,当它照射到物质上时会产生二次辐射,这种二次辐射是漫反射,比入射的X射线更容易吸收。这一发现为以后研究X射线的性质作了准备。 1906年,巴克拉发现X射线的偏振现象,但对X射线究竟是一种电磁波还是微粒辐射仍不清楚,巴克拉最重要的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发出的X射线辐射都具有和该元素有关的特征谱线。巴克拉在实验中发现,不管元素已化合成什么化合物,它们总是发射一种硬度的X射线,当原子量增大时,标识X射线的穿透本领会随着增大。这说明X射线具有标识特定元素的特性。 1909年,巴克拉和他的学生沙德勒在进一步的实验中发现,标识谱线其实并不均匀,它可以再分为硬的成分和软的成分。他们把硬的成分称为K线,把软的成分称为L线。每种元素都有其特定的K线和L线。X射线标识谱线对建立原子结构理论极为重要。 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发现了X射线通过晶体时产生衍射现象,证明了X射线的波动性和晶体内部结构的周期性,发表了《X射线的干涉现象》一文。劳厄的文章发表不久,作为X射线微粒论者的英国布拉格经过反复研究,成功地解释了劳厄的实验事实。他以更简洁的方式,清楚地解释了X射线晶体衍射的形成,并给出了著名的布拉格公式:2dsinΘ=nΛ。而其父老布拉格则于1913年1月设计出第一台X射线分光计,并利用这台仪器,发现了特征X射线。小布拉格在用特征X射线分析了一些碱金属卤化物的晶体结构之后,与其父亲合作,成功地测定出了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并用劳厄法进行了验证。金刚石结构的测定完美地说明了化学家长期以来认为的碳原子的四个键按正四面体形状排列的结论。这充分体现了一个学科的重大发展也将促进其他学科的进步。 1923年5月,康普顿用爱因斯坦的光子概念成功地解释了X射线通过石墨时所发生的散射。发现康普顿效应。 1955年,开普敦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科克经过近10年的努力,解决了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理论问题。1963年,他首先建议用X射线扫描进行图像重建,并提出了精确的数学推算方法,以此尝试把人体的构造和组成特征用一系列前后相继的切面图像表现出来 的确,这是物理学上辉煌的一段探索历程,也为医学的蓬勃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医疗始终致力于治愈人类的各种疾病,但许多疾病却超越了我们现在的能力,比如癌症。但我们确从未停止探索,我们发现严重的癌症也是有早期可消除的形成,中期可抑制的大量增殖扩散以及晚期难以回天的过程。我们想去彻彻底底地看清我们的身体到底正在发生什么变化。自从X射线发现后,放射诊断学的兴起让这个想法渐渐清晰起来。 1963年,美国物理学家科马克发现人体不同的组织对X线的透过率有所不同,在研究中还得出了一些有关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为后来CT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1967年,英国电子工种师豪斯费尔德在研究了模式的识别后,制作了一台能加强X射线放射源的简单扫描装置用于对人的头部进行实验性扫描与测量。后来,他又用这种装置去扫描全身,获得了同样的测量效果。1971年9月,豪斯菲尔德研制成功的世界上第一台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机——CT在伦敦一家医院正式安装使用,成功地为一名妇女诊断出脑部的肿瘤,并得到了世界上第一例脑肿瘤的照片。从此放射诊断学进人了CT时代。而今,CT已广泛运用于医疗诊断上。 当病人在做CT检查时,由X线管、探测器和扫描架组成的设备将对人体部位进行透射式扫描。而扫描所到的信息数据将由计算机系统进行贮存运算,这些数据经计算机处理、重建成图像后显示在显示器上或可用多幅照相机或激光照相机将图像摄下。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象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这些象素反映的是相应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CT诊断由于它的特殊诊断价值,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CT诸多检查项目中,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对颅内肿瘤、脓肿与肉芽肿、寄生虫病、外伤性血肿与脑损伤、脑梗塞与脑出血以及椎管内肿瘤与椎间盘脱出等病诊断效果好,也很可靠。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CT也在创新。 螺旋CT扫描,可以获得比较精细和清晰的血管重建图像,而且可以做到三维实时显示。 “超级X光"扫描仪——“才智"(Brilliance)CT机可以提供人体内部构造三维图。活人体内的器官、骨骼、血管可清晰地呈现在医生眼前。并且新型CT机采用的新技术可以将患者遭受的辐射减少80%。 这是我们的进步,也是我们探索自身的历程。 随着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产品质量检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对越来越多的关键、复杂零部件甚至产品内部缺陷进行严格探伤和内部结构尺寸精确测量。工业CT技术就是一种重要的检测方式。 1917年由J.Radon提出层析成象有关理论的有关数学理论,后来由计算机与放射学科结合形成的一门新兴成像技术在工业方面特别是在无损检测(NDT)与无损评价(NDE)领域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国际无损检测界把工业CT称为最佳的无损检测手段。并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军事、冶金、机械、石油、电 |
随便看 |
科学时代收录了15440条科普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普常识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