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为什么一星期有七天? |
释义 | 为什么一星期有七天? 公元前6000~4000年,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生活着一群苏美尔人。他们通过对月亮圆缺的观察,发现由半圆月至满月,时间是7天;由圆月至半圆月,时间又是7天,由半圆月至月消失,时间是7天;由月消失至半圆月,又是7天。可见,7天是月亮盈亏的周期。于是,他们把一个月分为四周,七天定为一周期,并分别用太阳神(星期日)、月亮神(星期一)、火星神(星期二)、水星神(星期三)、木星神(星期四)、金星神(星期五)、土星神(星期六)七位星神为这七天命名,这就是“星期"名称的最早来历。他们还建立了神塔对这七位星神进行礼拜,认为这七位星神轮流“值勤",各主管一天。苏美尔以后,星期制被古巴比伦人继承。 古犹太人受到两河流域文明影响,也接受了星期制。后来,星期的概念随犹太宗教衍生出来的基督教传播到欧洲。“星期一"“星期二"……在口语也以“礼拜一"“礼拜二"……方式称呼,星期日则称为“礼拜天",一个星期又称为一个“礼拜"。 顺便一提,在不同地区,一星期的开始时间并不完全一致。多数欧洲国家都以星期一作为一星期的第一天,中国也习惯把星期一作为一星期的开始,日本则是从星期日开始,埃及是从星期六开始。但国际标准已将星期一定为一星期的第一天。 七天一星期的历法曾经遭受过一些来自政府的挑战:法国大革命时期出现过十天一星期的星期系统,官方说要执行十二年,但从未真正实行过。1929年,斯大林在苏联强制执行五天一星期,后来又制定六天一星期的星期系统,但是, 也以失败告终。 过年连放一个星期的假,终于把一年欠下的觉都补回来了!说起星期,这个东西真的有点奇怪。比如说吧,新年总是一年的第一个月的第一天,开始在零点,可是无论公历农历,这一天都不一定是星期一。 还有,我们都知道公历一年大致是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农历一年是季节的一个循环,一个月是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一天大概是两次日出之间的平均时间,这些都有自然迹象可循,然而星期跟星星或者任何天体运转有关系吗? 还有,初学英语的时候很多人都为了Wednesday读成wens-day头疼;Sunday好理解,就是“太阳"加“日",但是Thursday本来又是什么意思?深究起来,“星期"的名称里还包含着大学问,足以看出每个民族的文化史呢! 犹太传统:现代星期制的始祖 其实最早的七天星期周期的确是按照天体运转的规律设定的。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在公元前两三千年就已经有了天文台和历法,他们的文化成果又被其后及缔造了巴比伦王国的阿卡德人继承。这种历法跟中国的农历相似,是按照月亮周期来划分的。一个月大概有28到29天,又依月相分成四个七天周期:从新月到半月七天,半月到满月七天,满月到半月,半月到新月,以此类推。 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星象盘 可是这种历法有一个问题:月相的每个四分之一周期都比七天略长,所以每隔几个月就得在最后一个星期加减几天以使下一个月的第一天和新月重合。虽然这种星期显得麻烦,但是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认为“七"是个神圣数字,所以乐此不疲地沿用了两千年。 虽然也刚好是七天,但契合月相的巴比伦星期显然跟我们今天通用的连续、固定的星期计算法大相径庭。现在的七天星期应该追溯到犹太人的传统。按照《创世纪》的记载,上帝在创世的第七天看着完工的世界满意地休息了一日。极重视宗教传统的犹太民族因而定下每七天就有一个安息日(Shabbat)。 造人真累啊!放一天假! 按照他们的算法,每一天是从日落开始的,因而从第七个日落到下一个之间,不许劳作,要陪伴家人聚餐做祷告。Shabbat这个词根(sh-v-t)的意思不是“休息",而是“停止工作",在这天,劳作被视为亵渎神灵的表现。其余的六天在希伯来语里分别以“安息日后第一日"、“第二日"类推称呼。这种星期并不依靠天象,应该是现代星期的始祖。当然,没人知道犹太人的第一个七天从何起算,现在的犹太教安息日落在了公历星期的每个周六,因而在以色列周末是周五和周六。 蜡烛、面包和家人——犹太人在两千年流离中从未丢弃的传统。 阿拉伯—伊斯兰变体 同属闪米特民族和亚伯拉罕宗教传统的阿拉伯人也吸收了星期的概念。所不同的是,兴起于公元七世纪的伊斯兰教规定,周五是穆斯林集体到清真寺做礼拜的主麻日(Jum'ah)。其余则像犹太人一样,周六为al-Sabt,跟Shabbat是同一个词根,周日到周四则按序数称为“第一日"、“第二日"等等。 阿拉伯—伊斯兰势力兴起后迅速扩张,建立起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阿拉伯人在军事上征服了古老的波斯、埃及,又把这些辉煌的文化吸收融合之后跟伊斯兰信仰一起推向更广阔的世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伊斯兰文化一直是宽容、文明和科学精神的先驱,从印尼到肯尼亚的许多民族,尽管从未被纳入帝国,也接受了这一文化。阿拉伯语日子的名称随即进入了其它文化当中,例如穆斯林使用的马来—印尼语和巴基斯坦的信德语全套音译了阿拉伯语的名称,而波斯语则借了周五和周六(jome和shanbe),然后用波斯语的序数词(yek-,dosh-等等)加在来自sabt的shanbe上构成“第一日"、“第二日"等等。 阿拉伯帝国全盛时的疆域 波斯语的名称又被其它伊朗民族(例如库尔德人、塔吉克人)以及其它受波斯文化影响的民族(例如土耳其、阿塞拜疆和大部分突厥民族)模仿或借用。有意思的是在土耳其和阿塞拜疆,周六被叫做“巴扎日"(pazar或bazar),随即周日是“市场日后"(pazartesi/bazarertesi);当然,“巴扎"这个词本来也是从波斯语来的。反而在同属突厥民族但是皈依了犹太教的立陶宛卡拉依姆人那里,一周的称呼遵照的是犹太传统,“市场日"(baraski,来自希腊语,意为“买菜准备做安息日大餐")落在了周五,两相对比之下,个中涉及的文化渊源相当错综复杂。 卡拉依姆人是为数不多的信仰犹太教的非犹太民族之一。 这么说来,从星期日子的名称能看出一个民族的宗教和历史?接下来我们检阅其他文化对星期日子的称呼,看看是否真的能读出一部世界史来。 西欧:从星象学到礼拜日 要追溯西方通用的那一套星期名称,我们绕不开罗马和基督教。古罗马最早采用的也是以月相为依据的历法,直到公元前46年凯撒大帝改革,才有了基于太阳回归年的儒略历,几经修改成为现代常用的格里高利历(公历)的前身。在古罗马,最接近现代星期概念的是每八天一次的市场日(nundinum),每逢此日,罗马市民跟乡下居民在市集交易,并具有司法、行政和宗教的特殊意义。 公元前60年的罗马古历,有够迷乱。 凯撒改革之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慢慢地用七天一星期的算法取代了原先的市场日。那么这个七天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当然不是凯撒一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罗马人学习希腊自然科学和哲学的结果。 在没有天文望远镜的时代,人肉眼所能见的太阳系行星只有离我们最近的五颗: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加上太阳和月亮刚好七个。古代人认为所有天体都围绕地球旋转,并且注意到它们沿着固定轨迹运行,把它们都叫行星(planet,希腊语原意是“会旅行的")。流行于公元初年的希腊自然哲学(或者星相学,看你怎么评价)认为,每一天都被一颗行星主宰,那么一个周期就刚好是七天。 喜欢占星或塔罗的读者对这七个行星符号一定不陌生! 希腊人以神祇名字给除太阳、月亮之外的行星命名(Ares,Hermes,Zeus,Aphrodite,Kronos),罗马人又把它们“翻译"成罗马宗教里对应的神祇(Mars,Mercury,Jupiter,Venus,Saturn),继而把一个星期的每一天以主宰行星命名,所以我们就有了(从周日开始数)diesSōlis,diesLūnae,diesMartis,diesMercuriī,diesIovis,diesVeneris和diesSaturnī。 罗马的星期七神 这个系统流行于公元2-3世纪的罗马帝国,恰好与新兴的基督教一拍即合。基督教萌芽于犹太教的土壤,亦信仰上帝创世七日之说,要求每第七天歇工,但避免跟犹太教混淆,一般把安息日安排在犹太教安息日一天之后,也就是现在的周日。这一日是基督徒停下工作,聚集做礼拜的日子。对早期基督教来说,跟犹太教划清界限,不仅反映出他们的身份焦虑,也是一个争夺地盘和信徒的重要问题。 公元321年,康士坦丁大帝发布敕令,正式将基督教扶正为罗马的国教,并且确定了周日(diesSōlis)作为礼拜日的原则。随后的教会敕令更是多次重申让基督徒在周日而非周六安息礼拜。星期日在罗马因而改称为diesDominica(主日),在希腊是同义的Kyriake,周六借用犹太教的sabatum,而其它日子的名称保持不变。 这套基督教、犹太教和罗马异教名称并存的系统被曾属于罗马帝国治下的各民族沿用至今,并随着欧洲殖民者的战舰商船渗透到世界的其它地区,例如意大利语的domenica,lunedì,martedì,mercoledì,giovedì,venerdì,sabato;法语的dimanche,lundi,mardi,mercredi,jeudi,vendredi,samedi;甚至原封不动被搬运到曾经是西班牙殖民地的菲律宾的他加禄语里。 地处偏远海岛上的两个凯尔特民族,爱尔兰人和威尔士人,见证了这一发展的关键时刻:威尔士语的星期名称继承自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征服者,完全是行星名称而没有基督教的痕迹;爱尔兰早期的一套名称也是如此,而稍晚的名称则打上了深刻的修道院生活印记。这套名称以DéDomhnaigh(主日)始,有DéLuain(月日)和DéMáirt(火星日),然后是DéCéadaoin(第一次斋戒日)和Déardaoin(两次斋戒间日)和DéhAoine(斋戒日)及DéSathairn(土星日)。中世纪早期的爱尔兰以独立繁荣的修道院闻名,引来许多外国僧侣修行求学,想来这些修道院水平一定非常高,不然一周有三天吃不饱还能招徕这么多学生! 爱尔兰一座修道院在中世纪的模样。 印度:希腊哲学的东土版本 希腊哲学往另一个方向传播,跟本土文化结合居然也导致了相似的星期命名法。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结果是造就了中亚和西亚的一批希腊化王国,也把希腊文化带进亚洲腹地。 古代印度原本就有根植于吠陀宗教的“九曜"(Navagraha)之说,包括肉眼可见的七行星和罗睺、计都两种由阿修罗主掌的代表月球特定位置的概念。受希腊文化影响,印度人不仅采用了七天一星期的计数,也遵循同样的顺序:日—月—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 印度的九曜图 发轫于梵语的这套名称广泛地被印度文化圈内的南亚、东亚民族借用,包括南印度的达罗毗荼人、东南亚的孟—高棉民族、藏族、缅族,随佛教更东进到蒙古、日本和朝鲜。所以日语现在仍称“日曜日、月曜日"等等。虽然印尼人大多是穆斯林,用阿拉伯语的星期名称,当地信仰印度教的爪哇、巴厘人却使用印度“七曜"系统;而处在印度次大陆上属于梵语后裔的乌尔都语和克什米尔语,因为伊斯兰影响的关系在原本的“七曜"名称上移植了“主麻"(Jum'ah)作周五,所以说,从星期日子的名称就能看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史,诚非虚言! 北欧:英语里的日耳曼异教神明 希腊—罗马的星期概念往北欧传播则造就了我们熟知的英语中的日子名称。大概在公元二世纪,罗马人采用七天星期制和七世纪西北欧皈依基督教之间,住在罗马帝国边陲的日耳曼居民也学到了这套制度。 正如罗马人把希腊的神名“翻译"成罗马神祇,异教日耳曼人也把大部分的罗马神名“翻译"成日耳曼宗教里对应的神祇:“日"、“月"和土星不变,战神Mars成了独臂战神Tiw或Tyr(古英语Tīwesdæg,古冰岛语Tysdagr),Mercury成了主神沃旦/奥丁(Wōdnesdæg,Óðinsdagr),天父Jupiter成了雷神索尔(Þunresdæg,þórsdagr),爱神维纳斯成了丰饶女神Freyr(Frīgedæg,frjádagr)。另外,在一些语言里,周六还被称作“周日前夜"(德语Sonnabend)或“洗衣日"(冰岛语laugardagur)。 人家雷神索尔原本是这个样子的不素介样 由于中世纪后期日耳曼各邦国组成的汉萨商业同盟和日耳曼骑士团统治着波罗的海沿岸的广大地域,那里的民族,例如芬兰人和爱沙尼亚人,大都借用了日耳曼语的称呼;大英帝国对海外的征服又把这套名称带给许多遥远的民族,比如新西兰毛利语的mane,tūrei,wenerei,tāite,prairie,hāterei,看似跟英语毫无瓜葛,但是试着用北英格兰口音念一下,亲子关系就呼之欲出了! 汉萨同盟和日耳曼骑士团的势力范围 周日=不工作日 大概在七世纪左右,基督教会担心星期称呼里的异教来源会妨碍信仰的坚定,于是试图推广把星期一到五的异教神名改成序数词“(主日后)第二日"等等(feriasecunda,tertia…)。除了葡萄牙外,这次改革在罗马影响已经根深蒂固的西欧似乎收效甚微,反倒是在新皈依的东欧斯拉夫人那里获得了成功。 诸斯拉夫语中周六来自Shabbat兹不赘言,周日统一为“不工作日"(俄语Nedelya),周一“不工作日后一日"(Ponedel'nik),周二“(不工作日后)第二日"(Vtornik),周三“星期中"(Sreda),周四“第四日"(斯洛文尼亚语Chetrtek),周五“第五日"(斯Petek)。 星期天是休息天(克罗地亚语) 中国使用星期计日是相当晚近的事情。虽然大约在唐朝时,七日星期制就已经随着源于西亚的摩尼教和景教的传播进入中国,但我们祖先一般使用的还是上中下旬,官员有五日一沐、十日一旬的休息制度。直到清末民初历法改革为公历,一周七天的制度才被广泛采用,因而我们在名称上也相当单纯,除却会因为基督教背景称第七天为“星期日"或“礼拜日"而不是“星期七"之外,就是简单的序数词。 任性的匈牙利语星期日子名 这寥寥的七个词,往往浓缩了一个民族、一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和历史际遇,现在你还不信?我可以拿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最后举证一下。 匈牙利人源于欧洲极东的伏尔加河,跟周边其他民族的来源迥异,反倒跟芬兰人是表亲。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匈牙利人途经突厥人、希腊人、斯拉夫人居住的地区才辗转来到现在的匈牙利,这点从匈牙利语的日子名称就可以清楚看出。周一hét-fő(“七天+头")由借自希腊语的hét和本土词fő(芬兰语pää)拼成;周二kedd是本土词“第二"(芬兰语kaks-);周三至周六szerda,csütörtök,péntek,szombat借自古斯拉夫语,周日vasárnap“集市日"则借自突厥语bazar“巴扎"。看到了吧,人家一星期七天的名称就是这么任性! 匈牙利人祖先的迁徙路线 |
随便看 |
科学时代收录了15440条科普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普常识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