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为什么黄河“一碗水半碗沙” |
释义 | 为什么黄河“一碗水半碗沙” 打开一张中国地图,你会一眼看到西北地区广大的土黄色区域,和东南地区的绿色形成鲜明对比。那里干旱少雨,植被稀疏,地势高耸,风沙呼啸,这便是黄土高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从这里蜿蜒穿过,滋润了沿河贫瘠的土地,同时也给这片土地带来无穷忧患。这一切都源自于这片高原上的特殊土壤——黄土。 黄土高原 中国东西部气候差别很大,太行山脉横贯南北,把中国的中部地区分为两半。几百万年以来,西北地区的沙尘被强劲的季风刮向东部,又被高耸的太行山脉拦截。落下的尘土日积月累,厚度达到几十米甚至上百米,最终形成了今天的黄土高原。由于西北地区的干燥环境,使得这些黄土在沉积时,相对较为疏松,内部孔隙较多。当这种土壤受水浸湿后,内部结构容易被破坏,从而产生较大的沉陷,人们给这种土壤起了个学名——湿陷性黄土。 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以夏季雨水集中,黄土高原的土地在流水的侵蚀下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形成沟壑交错的地貌。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在穿越黄土高原时,黄河把大量疏松的泥沙带了下来,自己也被泥沙染成了黄色,成为名副其实黄色的河。尤其是暴雨过后,河水中泥沙的含量很高,于是自古就有黄河“一碗水半碗沙”的说法。据统计,如今黄河每年要从黄土高原带走约16亿吨泥沙,大量的泥沙淤积在黄河下游的河道中,造成了河床上升,不但引发河水泛滥,也会迫使黄河改道。同时,黄土高原大量的水土流失,使得当地土壤越发贫瘠,生态越发恶劣。 黄河在穿越黄土高原的过程中,带走了大量的泥沙 实际上,在距今8500~4000年前,黄土高原还是一块宝地,那里气候湿润,森林茂密。随着西部地区气候的大幅变化,以及人类在黄土高原大面积地开荒耕种,曾经遍布的森林被砍伐一空,植被破坏严重,从而一点点加剧了当地的水土流失,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局面。(伍宜胜) |
随便看 |
|
科学时代收录了15440条科普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普常识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