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英国“海神之子"级两栖船坞攻击舰 |
释义 | 英国“海神之子"级两栖船坞攻击舰 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全球性冲突已被区域性危机所代替,海上作战已从大洋作战转向濒海地区作战。为适应这种变化的形势,作为美国海军的坚决跟班,英国海军战略随后进行了重大的调整,“由海向陆"也成为其指导思想。冷战时期,大英帝国的海军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随着国力不再雄厚,其有限的军费开支难以支持庞大的海军舰队。这其中最日明显的变化,就是英国海军逐步把自己的航空母舰改造成两栖战舰使用,新建了两艘“无畏"级两栖船坞运输舰。尽管如此,两栖战能力还是满足不了英国海军的需要。冷战结束后,英国为了进一步提高两栖战能力,着手建造“海洋"级直升机两栖攻击舰。“海洋"级既可对陆战队进行支援,也可通过搭载的直升机运送陆战队员进行垂直登陆作战。该舰最主要的问题是不能进行舰对岸平面登陆作战,也就是说由于该级舰没有坞舱,不能载运登陆艇进行登陆作战,这将影响海军对登陆作战样式的选择。该级舰首舰于1998年9月建成服役。为了弥补“海洋"级的不足,1998年5月,“海神之子"级的首舰开工建造,翻开了英国提升两栖作战能力的新纪元。 “海神之子"级两栖船坞攻击舰是一级多功能两栖战舰,具有坦克登陆舰、武装运输舰、船坞登陆舰、两栖货船等综合功能,其设计思想近乎美匡“圣安东尼奥"级的翻版。该舰既能和用登陆艇和直升机登上海岸,也可以通过集成的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协调两栖作战行动。尽管该级舰载机数量不多,难以进行较强的垂直登陆作战,但携带有多种登陆装备,除登陆车辆外,还有登陆艇,具有较强的舰到岸平面登陆作战能力。尤其是该舰能接近登陆滩头作战,便于第一波登陆部队抢滩登陆,为后续部队建立稳固的滩头阵地。这种作战能力正好可与“海洋"级两栖攻击舰的“垂直登陆"相配合,实施“立体登陆"作战,快速建立滩头阵地。但是,该级舰的不足之处是几乎没有考虑舰体的隐身性,上甲板两侧的救生筏及其挂架、快速登陆艇及其吊架等都暴露在外而且棱角分明。 该级舰上层建筑设在舰艇中前部,其中包括指挥控制舱和医疗救护舱。指挥控制舱在上层建筑的前部,便于了望和指挥;医疗救护舱在上层建筑的后部,便于运送伤病员并进行及时的抢救治疗,或转运其他地方医治。为了保障快速抢滩登陆能力,该级舰对登陆通道进行了优化设计。车辆甲板在首部备有通道及右舷首舱门,保证全部车辆可快速进入车辆甲板。低矮车辆停放在左舷半层车辆甲板的上面和下面,高大的车辆停放在中央和右舷车辆甲板上。该级舰的通用登陆艇设有滚装甲板,其首部与尾部皆设有跳板,便于车辆由艇尾部登艇。 上层建筑后面是飞行甲板,用于直升机起降。该级舰在设计时没有安排机库,但有一些支持直升机工作的设备,如飞行控制器、地面支援设备、维修保养舱以及机组舱等。飞行甲板下面是人员居住舱,再下面则是坞舱,可搭载4艘LCUMK10通用登陆艇或两艘LCAC气垫登陆艇。通过船尾的压舱物,坞舱可沉入水中,让登陆艇顺利驶离“海神之子"。LCUMKlO是一种全新设计的登陆艇,浅滩也能登陆,满载排水量达到240吨,艇体长29.8米,艇宽7.4米;采用2台MAN柴油机,首部装有推力器,航速10节,续航力600海里;人员编制7人,可搭载1辆战斗状态的主战坦克或4辆装甲战车、或120名陆战队员。LCAC气垫登陆艇的排水量为87.2吨,艇体长26.8米,艇宽14.3米,采用4台TF40B燃气轮机,航速50节,续航力480海里/35节,可搭载24名陆战队员和60-75吨物资,或1辆主战坦克。 |
随便看 |
|
科学时代收录了15440条科普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普常识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