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矿产资源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
释义 | 矿产资源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几千年来,人们希望弄清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以找到“聚宝盆”。约2650年前的《管子·地数》中记载,在距今5000多年前,轩辕黄帝与大臣伯高有一段对话:“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这段文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找矿规律。现在,人们对矿产资源分布规律的认识比管仲时代的认识更准确,总结出了更丰富的规律,从而用来开发、利用那些异常富集有用元素的地质体——矿床。 埃及的金字塔是用碳酸盐岩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就拿上述这段简单的经验来看,“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其实讲到了造山型金矿。在造山带有特别丰富的金属矿床。而造山型金矿是世界上最常见的金矿类型,主要分布在会聚边界的造山带中,其中往往会有块状金,估计是古人最早发现的金矿类型之一。这种金矿往往与砷、汞等共生,丹沙(砂)就是硫化汞。南非兰德金矿是世界上最大的金矿,最新研究表明它就是由造山型金矿改造而成,已经开采出约4万吨金,占全球金开采量的40%左右。目前开采深度达到4000米,尚有上万吨的剩余储量。 “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中讲到的慈石就是磁铁矿。磁铁矿的结晶在斑岩铜矿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斑岩铜矿往往有磁石产出。根据现代矿床理论和实践,地质学家对斑岩铜矿的分布有了更深的了解。现今发现的大型、超大型斑岩铜(金、钼)矿几乎无一例外地与会聚边界有关。其中,全球最大的25个斑岩铜(金、钼)矿中,20个分布在环太平洋俯冲带,3个分布在中国与俄罗斯、蒙古之间的中亚造山带,2个分布在从伊朗经喜马拉雅山到印度尼西亚的特提斯——喜马拉雅造山带。这是因为,在板块俯冲过程中会聚边界容易发生元素富集,而且俯冲带火成岩氧逸度高,有利于成矿。此外,造山带的地壳大规模抬升,有利于矿床的出露,使形成于地下深处的内生矿床成为可以被利用的矿床。 金矿石 再看“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这句话。陵石可能指的是大理岩或石灰岩等碳酸盐类矿物组成的岩石。从埃及的金字塔到中国的乾陵(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都是用碳酸盐类岩石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墓地里的石碑、翁仲、石兽,包括古埃及人建造的狮身人面像等更是多采用碳酸盐类岩石。武则天立在乾陵的无字碑是由整块的大理岩化碳酸岩雕刻而成。大理岩和石灰岩等碳酸盐岩由于硬度低,容易被加工雕刻,常被用作建造陵墓的材料。石灰岩与含矿岩浆接触往往会因受热而重结晶形成大理岩,与此同时,也形成了铅、锌、钨、锡、钼、铜、铁等矿床。此类矿床往往规模比较小,但品位很富。此外,很多沉积改造型铅、锌、银矿也往往产出于碳酸岩中。 澳大利亚卡尔古利的金矿 “上有赭者,下有铁”则是常见的“铁帽”现象。“赭”现在是用来描述颜色,是红褐色。这里指红色的土,往往都是铁矿被风化后形成的赤铁矿与褐铁矿的集合体,呈现暗红色或者浅红色,可做颜料。(孙卫东) |
随便看 |
|
科学时代收录了15440条科普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普常识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