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为什么在约会时可以让对方无法说“No” |
释义 | 为什么在约会时可以让对方无法说“No”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难免会受邀参加各种约会。通常,面对一个具体的邀请,你总是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回答同意或者不同意,比较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有没有一种绝对有效的办法,去邀请别人又让对方无法拒绝呢?下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是完全可以的。 一次,美国数学科普大师马丁·加德纳根据哈佛大学数学教授贝克告诉他的办法,成功地邀请到一位年轻姑娘一起吃晚饭。 加德纳对这位姑娘说:“我有三个问题,请你对每个问题只用‘Yes’或‘No’回答,不必解释。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愿意如实地回答我的下面两个问题吗?” 姑娘答:“Yes!” “很好!”加德纳继续说,“我的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我的第三个问题是‘你愿意和我一道吃晚饭吗’,那么你对这后两个问题的回答是否一致呢?” 可怜的姑娘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因为不管她怎样回答第二个问题,她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次,他们很愉快地在一起吃了一顿愉快的晚餐。 事实上,如果她回答“Yes”,说明她对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Yes”,这样第三个问题与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一致,也必须是“Yes”,也就表明她同意与他一起共进晚餐。如果她对第二个问题回答“No”,这是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同时也说明她对第三个问题的答案与此不同,那就是“Yes”,她照样同意这次约会。 加德纳问题的巧妙之处在于,他把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嵌套在一起,犹如数学中的复合函数,于是姑娘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就不可避免地包含了两层意思:一个是对第二个问题本身的答案,另一个是对两者关系的答案。这种提问设计巧妙,使得姑娘必定陷在“圈套”里。这个问题也与“逻辑悖论”有类似之处,问题的症结在于,概念的完成性与过程性混在一起。 人们设计的很多智慧故事其实都与“嵌套”或者“复合”有关,也就是说,要表达某种想法时,把它嵌套在另一种想法中。比如,假设甲、乙两人中一人只说假话,另一人只说真话,他们两人互相知道对方说真话还是假话,但是别人都不知道。如果他们知道某商品是真货还是假货,要求你只问其中一个人一个问题就得到正确答案,你该怎么问呢?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一个人嵌套出另一个人的答案来实现。(张文俊) 【微博士】什么是悖论 悖论就是逻辑上的自相矛盾,似是而非,似非而是。逻辑上不通才算悖论。最古老的悖论,是2000多年前克里特岛的“说谎者悖论”。后来,人们把它改造成最简洁的形式:本句子是假的。这种悖论属语义悖论,语义悖论就是指在话的含义里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再看另一个著名的悖论:这个悖论称为循环悖论,即每一句话的语义都没什么问题,放在一起就产生了矛盾。 甲:下面的句子是假的。乙:上面的句子是真的。 |
随便看 |
|
科学时代收录了15440条科普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普常识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