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大熊猫为什么是珍稀动物 |
释义 | 大熊猫为什么是珍稀动物 大熊猫已经在世界上生活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也是中国的国宝。比熊猫稀有的动物还有很多,比如我国特有的华南虎等,为何只有熊猫才是国宝?难道真的是因为它既可爱又稀少吗?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是小学生大熊猫为什么是珍稀动物,欢迎阅读。 为什么大熊猫是珍奇动物 大熊猫长得非常可爱。圆乎乎的头上长着厚厚的白毛,头顶上长着黑毛,一对圆圆的耳朵,脸上长着一对大眼睛,眼睛的四周是一圈黑色的毛,像是戴上了一副墨镜,脸上还有一张大嘴巴,胖墩墩的身体上长着臼毛,四条短而粗的黑腿,走起路来慢腾腾的,它的性格憨厚,天真可爱。大熊猫又胖又大,而且长着一个大肚皮,所以特别能吃,一次就要吃一大堆食物。它的胃不能消化纤维性的食物,只能从食物的汁水中吸收营养。它还爱喝清亮亮的泉水。大熊猫的老家在我国的西南部高山峻岭之中,那里遍地是绿竹,到处都有泉水,因此大熊猫的主要食物就是竹子和泉水了。 大熊猫是活化石。在很早很早以前,地球上的气候越变越冷了,大地上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大冰块,植物都不能生长了,许多动物都冻死饿死了,唯独大熊猫躲在高山深谷里活了下来,成为动物世界的珍品。至今大熊猫还保留着古代动物的特征。 经过千万年的时间,计多动物都变了样,唯独大熊猫还和原来一样,没有变化,因此它不仅从外貌上深受大人和小孩的喜欢,还成为生物学家们研究古代生物的“活化石"。大熊猫还作为我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出使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大熊猫到了那些国家里,受到大人小孩的热烈欢迎。 他们非常珍爱大熊猫,给它好吃的,让它住漂亮的房子,给它起好听的名字,什么欢欢、珍珍、东东……这样可爱珍贵的大熊猫,世界上只有我们中国独有,所以我们称大熊猫为中国的“国宝"。 为什么大熊猫和老虎会成为珍稀动物 在北极的冰天雪地里,栖息着一种小型的哺乳动物,它们体形椭圆,有着小小的耳朵、粗短的尾巴,身长不超过15厘米,看起来很像田鼠。这种动物非常奇特,因为每隔三四年它们的数量就会突然猛增,仿佛一下子从天而降,遍布北极的各个角落。因纽特人称之为“来自天空的动物",而斯堪的纳维亚的农民则直接叫它“天鼠"。这就是科学家们研究了近一个世纪的北极旅鼠。旅鼠虽其貌不扬,却被称为北极的老大,是不是有点匪夷所思? 原来,旅鼠有着非常惊人的繁殖能力,最多的时候一年能生育七八次,每次可生10多个幼崽。更厉害的是,幼崽只需20多天就可以发育成熟,并且又开始繁育后代。这意味着一对旅鼠夫妇一年内就可拥有成千上万只后代,这是多么令人惊叹的数字啊,难怪有人以为这些家伙一夜之间从天而降了!不过,尽管这种小型哺乳动物繁殖能力很强,但种群的数量却不会无限增多,因为还有很多天敌在虎视眈眈,随时等待以它们果腹呢,所以旅鼠的数量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相比较而言,大家所熟知的大型哺乳动物老虎和大熊猫要想繁殖这么多后代就没那么容易了。它们发育较慢,更推崇“晚婚晚育"。通常只在每年特定的季节才进行交配,每次也只生产几个后代,隔两三年才会再次生育,因此一生中繁殖的后代数量十分有限。 同为哺乳动物,为什么它们的繁殖能力竟有天壤之别呢?其实这完全取决于动物们在自然界的生存“本领"。旅鼠在北极属于“底层居民",白鼬、北极狐、雪鸮、贼鸥是它的四大天敌,加上寿命很短,通常只能存活1年左右,只有靠大量繁衍后代才能获得种群生存的机会。而老虎等大型动物则处于食物链的顶层,几乎没有天敌,为了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延长寿命、寻找和捕食猎物,就只能实行“晚婚晚育"了。但在如今,由于人类的活动导致环境破坏日益严重,适宜它们生存的领地不断缩小。这些动物常常因为食物不足而无法生存,自然也就无法很好地完成它们传宗接代的任务了。 熊猫为什么变成了珍稀动物 一个是大熊猫的食物非常单一。它们太挑食了,只吃两种竹子,伞竹和箭竹。竹子的营养含量本来就低,熊猫的肠胃对竹子营养的吸收率还非常低,只有17%,也就是六分之一左右。如果你掰开熊猫的粪便,会发现里面基本上都是竹渣子,熊猫其实根本没有吸收到什么。这就让熊猫每天差不多得花16个小时来吃竹子,一天三分之二的时间全部都花在吃饭上了。 更要命的是,竹子这种食物看起来充足供应,但是也有阶段性的危机。比如,“竹子开花"。竹子一辈子只开一次花,一旦开花,整片竹林全部要死。熊猫就断粮了。挑食就挑食吧,你偏偏要挑这种不靠谱的食物,这不是自己作死吗? 这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熊猫在交配行为上,严重地性冷淡。 你是个要繁衍的物种哎,交配这不是非常自然、无师自通的事情么?但是熊猫偏偏不行。 上个世纪冷战期间,英国伦敦动物园有只母熊猫发情了,动物园就特别想给这只母熊猫找一个对象,就相中了苏联莫斯科动物园的一只公熊猫。你想,这事办成了,不但可以为动物园吸引一大堆游客,而且,那是冷战期间,苏联和英国要是办成了这件事,还能传达一种关系缓和的政治信号,所以大家都很期待。 但结果呢?这两只熊猫弄在一块,啥也没有发生,母熊猫还动手扇了对方好几个巴掌,而公熊猫也不甘示弱,把母熊猫掀了个四脚朝天,还上去咬她。你看这哪里是谈恋爱,这分明是家暴。 四川省熊猫研究中心的一位主任说过这样的话:“只有不到5%的圈养雄性大熊猫可以自然交配。"而那些不能进行正常交配的熊猫,要么只能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要么只能在熊猫想要交配的时候,给它们播放其它熊猫成功交配的影片来助兴。 你看,一个物种想要延续,无非是吃的问题要解决,繁衍的问题要解决,就像人类“饮食男女"嘛,但大熊猫这两件事似乎都出现了大问题。这不是这个物种自己作死吗? 但是最近,我的同事怀沙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本书,潘文石写的《继续生存的机会》。这本书让我大开眼界,可以说,过去我们对熊猫的理解大错特错了。 你想,熊猫还有一个称号,叫“活化石",900万年前就存在了。和熊猫同一个时代的其它动物,就像猛犸象、剑齿虎之类的,早就灭绝了。熊猫在这个地球上的资历,比人类要老。这说明它的适应能力是没有问题的啊。那它为什么变成了这么挑食、这么性冷淡的物种呢?这本书,就解释了这个原因。 比如说吃竹子,我们总觉得熊猫非常挑食,不愿意好好吃饭,但其实熊猫吃竹子,和我们人类吃饭的逻辑和策略是不一样的。 你看我们人类,其实也挑食,不过我们是在吃饭之前挑而已。有一句笑话非常贴切,叫做“父母永远不挑食,因为他们从来不买自己不爱吃的菜"。咱们人类在吃饭前,就已经选择好要吃什么了。 但是熊猫呢,因为它们的食物仅仅限于两种竹子,所以熊猫的挑食,是用自己的消化道去挑。 一方面,熊猫吃竹子,也是尽量挑最有价值的那部分吃。有粗竹笋,熊猫就一定不吃细竹笋;如果有竹笋,就一定不吃竹子;吃竹子的时候,还不吃竹子的皮,会尽量剥开,吃里面的瓤。而且只吃竹子的中段。更重要的是,熊猫每天不停地吃竹子,还一边吃一边拉,目的是为了让竹子贫瘠的养分快速通过自己的消化道。既然竹子的营养少,那熊猫就靠增加流量来弥补,这是不是很符合经济学原理?而且你想啊,只有熊猫吃竹子,没有其他物种和它抢食物,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策略。 那竹子开花怎么办呢?在野生状态下,其实并不存在这个问题。一片竹林能有多大,就算竹子全部开花,熊猫难道就不能挪一挪窝,迁徙到另一片没有开花的竹林么?别看动物园里的熊猫那么懒,野生环境下的熊猫,一天迁徙个几公里完全没有问题。要找到新的可以觅食的地点,那也是分分钟的事。这是后来人类活动缩小了熊猫栖息地才带来竹子开花的问题。 至于第二点,说熊猫都是性冷淡,不愿意交配,那更是天大的误会了。熊猫当然会交配了,不然这个种群怎么延续几百万年。只是因为熊猫的交配策略和人类不一样。 人类是一年365天,天天都可以。而动物通常都有发情期,熊猫的发情条件还比较苛刻。 熊猫的交配策略我给你大致描述一下。就是每年三月,一个山头的熊猫就要拉一个微信群,然后大家报名,说今年有多少多少只熊猫发情了,可以参加交配。然后报名的熊猫就找一个地方愉快地玩耍,到四月底大家就解散,各干各的。熊猫一整年的交配行为,都要在这一个月完成。 而且这一个月中,熊猫还不仅仅进行简单的交配,它们是有一套仪式的。就比如熊猫集体交配的那个山头,不是就近随便找个山头,而一定是有一定距离的,让熊猫在交配的路上长途奔袭,从而让内分泌达到合适的状态。 这还没完,到了交配的山头,熊猫还得打架,这既是为了争夺个高下,让母熊猫见识自己的雄性气概,也是为了公熊猫在体内分泌雄性激素,为交配做好充足的准备。 交配的时候还有件事非常重要,就是允许3岁左右,也就是才刚刚进入青春期的熊猫小孩在现场观看的。就是放任孩子看“少儿不宜"的内容,实际上在这个观摩过程中,熊猫小孩把怎么恋爱、怎么战斗、怎么交配这一系列知识全都掌握了。 回到动物园的环境你就明白为什么熊猫会性冷淡了,因为上面讲的条件都不具备。熊猫的自然交配,那是自由恋爱,是要经过长途奔袭,要互相殴打分泌激素,最后才有交配的气氛,然后成其好事。 而熊猫在动物园中呢,人类简单把两只熊猫一关,让它们进行交配,这是包办婚姻啊。而且就算包办婚姻中也有两情相悦,但动物园中熊猫没有受过性教育,那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之前我们说在动物园内的熊猫能够自主交配的比率不到5%,而在野外,这个比率在80%以上。 你看,熊猫的问题,确实人类带来的。不过这个伤害是分两次完成的。第一次,是因为人类活动,缩小了熊猫的栖息地,这是很显见的。第二次,是因为人类的保护,毁掉了熊猫原本非常有效的生存策略,让一个本来适应性很强的强悍物种,显得像是一个咎由自取的失败物种。 所有试图给他人提供帮助的人,都要算这两笔账。第一,你提供了什么对方需要的东西。第二,与此同时,你又剥夺了什么他本来就有的东西。 |
随便看 |
|
科学时代收录了15440条科普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普常识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