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计算机能思维吗 |
释义 | 计算机能思维吗 如果问的是计算机能给人看病开处方吗?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但如果加上“和人类一样”这个限定,答案就不那么确定了。这实际问的是人工智能(AI)中最难的一个问题:计算机能思维吗? 机器人医生 人工智能是研究怎么制造计算机,并(或)为其编程,使其能做人类智能所能做的那些事情。1950年,图灵发表的《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是一篇划时代的文章,提出了机器能否思维的问题,开创了人工智能这一领域。图灵想证明机器能够思维。他设计了一个“模仿游戏”,把一个男士和一个女士关在一间屋子里,把另一个提问者关在另一间屋子里,仅仅通过提问,判断他们俩哪个是男的,哪个是女的。你也许会说,这不是很简单吗?那个女士说“我是女士”,不就完了吗?但男士如果想骗提问者,也可以说同样的话。女士还可以说:“我是女性,别听他的!”图灵写道,这种做法无济于事,因为那个男士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式来做出反驳。如果把男、女其中一人换成机器,这台机器的表现如果能让提问者区分不出是真人还是机器,图灵认为那就意味着机器有智能。 图灵把“机器能够思维吗”这个问题分解为三个可检验的方面:第一,某个未来的计算机真的有能力以所设想的方式回答提问者的问题吗?第二,无论在人类还是在计算机中,有效过程原则上能够生成这种性能吗?第三,这种性能足以使计算机具备智能属性吗?图灵对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一连说了三个“是的”。 1912年一本法国杂志的封面上,出现了法国某医院的机器人护士 也有许多人不像图灵这么乐观。哲学家瑟尔就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利用图灵的“模仿游戏”设计了一个叫“中文屋”的游戏,反驳图灵。这个游戏相当于在回答:“计算机能读懂我写的作文吗?” 瑟尔设想把自己关在一间有许多中文纸条的屋子里,让屋外的中国人向他提问。瑟尔并不懂中文,回答问题时,他靠一本英文指令书将各种中文纸条进行配对,结果屋外的中国人居然认为瑟尔是懂中文的。这就是著名的“中文屋试验”。瑟尔通过了图灵测试,但并没有理解(或叫“读懂”)中文,他说:“我通过了图灵测试,我可以骗过讲中文母语的人。”事实上,他既不知那个中国人问的是什么,也不知自己答的是什么。他由此试图证明,即使机器通过图灵测试,也并不等于理解。换句话说,计算机能读你写的作文,但不等于懂你写的作文。 也许未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计算机能给人看病开处方,但需要进行监督,防止它受到病毒感染把毒品当成白糖。因为它还没有思维能力。(姜奇平) |
随便看 |
|
科学时代收录了15440条科普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普常识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