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为什么美丽的赤潮是“红色灾星” |
释义 | 为什么美丽的赤潮是“红色灾星” 2000年5月的一天清晨,“民生号”客轮正从大连驶向上海,当客轮驶到长江口外的嵊泗海域时,有一名乘客来到船舷边,想再看一次海上日出。让他惊奇的是,昨天还是湛蓝的海水突然变成了橙红色,从甲板上极目望去,全是一片片的“红海”。难道这里是非洲的红海吗? “民生号”并没有开到非洲,它还是航行在东海,而且快到上海了。那海水怎么一夜间就变红了呢?原来海水中发生了赤潮。 赤潮 赤潮是一种由某些浮游藻类爆发性繁殖引起的水体变色现象。在一般情况下,海水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浮游生物,海洋生物就这样保持着一定的生态平衡。一旦海水中的营养过度,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如果又恰逢一定的大气、水温等条件,吃饱喝足的浮游藻类便会大量繁殖,数量呈几何级数迅速增长,这时赤潮便发生了。 赤潮过程 引发赤潮的藻类有300多种,可分为有毒藻类和无毒藻类。有毒藻类一般含有三类毒素,分别为麻痹贝毒、神经性贝毒和下痢性贝毒。鱼虾贝类一旦把这种藻类吞进体内便会食物中毒,直至死亡。即使是无毒藻类,也可能成为鱼虾贝类的大敌。这些无毒藻类不但会堵住它们的呼吸器官,还会因为大量繁殖而抢夺海水中本来就少得可怜的氧气,缺少氧气的鱼虾贝类只能被活活闷死。 那么,海水中那么多的营养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这主要是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大规模开发活动引起的。由于缺乏严格的污水处理,海洋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这些污染物便成为藻类繁殖的营养。如中国长江流域有大中型化工企业17000多家,这些化工企业排放的污水含有大量的氮和磷,大部分没有经过严格的污水处理,直接排入长江,然后浩浩荡荡地进入东海。大量的污水到了海洋中,不但破坏了海洋的生态环境,而且变成了藻类繁殖的丰富营养。这种海洋富营养化的结果,导致了严重的赤潮灾害。 十几年来,中国近海发生过多起赤潮,大多发生在5~8月间,一般呈长条状,宽几十米,长几千米到几百千米。浙江省沿海在2000年一个月内监测到大小赤潮7次,最大的赤潮7000多平方千米,造成经济损失近2亿元。千万别小看渺小的浮游藻类,当它们成群结队在海面上招摇而过的时候,也会酿成巨大的灾难。所以,想压制住这种“红色灾星”的嚣张气焰,就应该阻止海水的富营养化,别让这些浮游藻类吃得太饱,长得太快。(陈荣发 刘民) |
随便看 |
|
科学时代收录了15440条科普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普常识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