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小龙虾、瓜子、西瓜……为啥有的食物一吃就停不下来
释义 小龙虾、瓜子、西瓜……为啥有的食物一吃就停不下来
“不敢吃瓜子,一吃就停不下来,但是我也控制不住自己呀!"常听到身边的人这么说,其实小龙虾、西瓜又何尝不是呢。
这些食物中像是有着巨大的“磁场",引诱着大家的味蕾,今天就让我们揪出这些“捣蛋鬼"。
小龙虾
一天最多吃一斤
小龙虾到底有多火?看看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等发布的《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就知道了!该报告显示,在北京、武汉、南京、上海、合肥等十座城市,消费者每年要吃掉过万吨小龙虾。
看到这个数据惊呆了!可是吃小龙虾停不下来这件事也不能完全怪大家,它真的是那种一吃就停不下来的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主任高键建议,小龙虾每餐的食用量在一斤左右即可,而目前国人小龙虾食用过量的情况还十分普遍。小龙虾容易多吃,一方面由于小龙虾的做法多为麻辣等重口味,食用者对辛辣的口味上瘾,就容易吃多。另一方面,一只小龙虾看似不小,剥出的虾肉却所剩无几,人们心理上感觉吃下去的东西并不多,这样的话,就会导致吃多。
高键表示,小龙虾属于高蛋白质食物,一旦蛋白质摄入过多,身体就会当作热量消耗掉,产生很多代谢废物。动物性蛋白质的摄入,每天一个鸡蛋、一杯牛奶、二两瘦肉或者鱼即可。如果早餐或午餐摄入了足够的蛋白质,晚餐则不应多吃小龙虾,一斤即可。
而且,近年来,有关食用小龙虾造成“肌溶解"症状的案例时有发生,小龙虾和“肌溶解"症的关联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建议控制食用量,降低风险。此外,尽量选卷着尾巴、肉弹性好的小龙虾,头部就不要吃啦!
西瓜
别用勺子挖着吃
西瓜水分多、果肉甜,是降温去暑的“神器"。虽然西瓜吃多少才算过量因人而异,但是对于那些一吃西瓜就停不下来的“吃瓜群众"们来说,“吃瓜欲"还是应该为身体健康让一让路。
人们西瓜食用过量的原因有很多,夏天炎热的天气容易影响食欲,很多人吃不下饭,就把爽口的西瓜当饭吃,导致食用过量。也有人不爱把西瓜放进冰箱冷藏,但又怕西瓜腐坏浪费,只能在短时间内将其“解决",造成食用过量。
高键表示,西瓜是一种高糖的生冷水果,多吃会导致血糖升高,肾脏器官受到损伤,对于糖尿病患者十分不利,应该尽量少吃,一次只吃一块比较合适。对于肾功能不全的病患来说,西瓜也并非一种友善的水果。这类患者将水分排出体外的能力降低,常会出现水肿的现象,若吃太多西瓜,会因摄入过多的水分不能及时排出而致使水分在体内超量储存,使水肿加重。对于老年人群来说,多食西瓜容易起夜,影响睡眠,因此要早吃、少吃。
若想控制自己的食用量,一要遵循“吃多少买多少"的原则,从根源保障西瓜的适量;二要懂得分享,别用勺子挖着吃,真的很容易吃多。如果家里存放的西瓜太多,怕腐坏浪费,则可以与家人、朋友、邻居分享,既能增加感情,又避免了身体不适,一举两得。
瓜子
每天一小把即可
“无聊的时候,没有什么是一把瓜子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把。"瓜子大概是最亲民的零食了,过年过节、亲友聚会、观看电影电视时,人们总爱吃上几把。
瓜子含有丰富的油脂,经过炒制口味众多,因此吃起来香,味道好,没有节制的朋友就容易多吃。另外,瓜子个头小,不易吃饱,这样一种消闲零食,人们在聊天、看电视等比较轻松的氛围下,就容易嗑得“停不下来"。
可是您知道吗?瓜子吃多了也会得“瓜子病"。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左小霞表示,每天瓜子的食用量应控制在一小把,不建议过量食用。
瓜子中虽然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矿物质、磷脂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但食用过多容易造成血脂高、肥胖等疾病。炒制的瓜子性味温热,人吃多了就容易上火、便秘。此外,长时间嗑瓜子还会引起舌头肿痛、口腔黏膜损伤等口腔问题以及“瓜子牙"。
不过,喜爱嗑瓜子的朋友们也不用慌!左小霞为您支两招:第一要有定量意识,每天吃瓜子前取一小把,将瓜子的食用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
另外,瓜子不仅可以作为零食食用,还可剥好加到拌菜里或者酸奶里,这样既营养健康又控制了食用量。
薯片
不吃或偶尔解馋
有人说,世界上分为两种人,一种是爱吃薯片的人,一种是不承认自己爱吃薯片的人。
虽然薯片被越来越多的人诟病为“垃圾食品",但是其销量却是只增不减。在“一吃就停不下来"的食物排行榜里,薯片亦榜上有名。究其原因,左小霞认为,薯片在油炸过程中增加了香脆感,黄瓜、番茄、牛肉、麻辣等多种味道的调制又使其更加吮指回味,又加上其轻巧时尚的包装,因此获得了一大票年轻拥趸,其中以儿童、青少年与女性为主。
可是,过瘾归过瘾,不能一直不停地吃呀!
左小霞表示,薯片是油炸食品,高油高热量,一吃停不下来的话,你不胖谁胖!所以最好从源头断掉这类食物或者偶尔解解馋少吃。
此外,薯片还含有反式脂肪酸,对于血脂高、血压高、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是不适宜食用此类油炸食品的,最好避免食用。
随便看

 

科学时代收录了15440条科普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普常识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er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1/11 4:5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