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防弹衣什么子弹都能挡住吗 |
释义 | 防弹衣什么子弹都能挡住吗 防弹衣在人类早期的战争中就已经出现了。在冷兵器时代,士兵们多半穿戴金属护甲——一种笨重的“防弹衣”。如果想达到较好的防护效果,一套护甲的重量会达到数十千克,大大降低了穿戴者的行动能力。 19世纪以后,随着火器的不断进步,老式的金属护甲在枪械的巨大威力面前显得形同虚设。在这种情况下,有国家研制出用合金钢制作的防弹衣,但这种防弹衣太重,穿后行动不便,普通步兵很难适应。到了20世纪40年代,化学纤维成为制作防弹衣的主要材料。例如,美军在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中率先使用了重5千克左右、由12层特制尼龙纤维制作的M52防弹衣,有效地降低了战斗人员的伤亡率。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军已经将尼龙防弹衣列为制式装备。 20世纪7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推出了一种名为“凯夫拉”的芳纶纤维,其抗张强度是尼龙纤维的2倍多,防弹效果更好,而且重量轻,防腐蚀性能也好。直到今天,用芳纶纤维材料制作的防弹衣依然是防弹衣中的王牌。 美军装备的防弹衣 高分子材料芳纶 防弹衣的防弹原理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将弹体及碎裂的破片弹开,还有一种是消耗弹头的动能。利用第一种防弹原理的防弹衣大多采用金属、防弹陶瓷、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等硬质防弹材料制作,利用第二种防弹原理的防弹衣大多采用防弹尼龙、芳纶纤维等软质材料制成。弹头会对纤维产生拉伸变形和剪切作用,冲击能量因此得到扩散、传播和吸收,最后,弹头和子弹破片被包裹在防弹纤维层中。一般来说,硬质的防弹材料防子弹能力强,而软质的防弹材料防子弹破片能力强。目前,多数防弹衣都是“软硬结合”,硬质材料作为第一道防线先消耗掉弹头的大部分能量,软质材料作为第二道防线吸收并扩散弹头、破片的剩余能量,同时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 从防护作用看,防弹衣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防子弹,另一类防各种爆炸物,如地雷、炮弹破片和榴弹破片等。 不同等级的防弹衣有着不同的防护标准。例如,美国的防弹衣有五类标准,第一类可以防住9毫米口径的手枪弹,而第四类防弹衣可以防住7.62毫米口径大威力步枪弹。一般而言,防护等级越高,防弹衣就越重,体积也越大,穿戴以后也就显得越笨拙,舒适程度受到较大影响,所以在穿戴防弹衣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目前大多数防弹衣的重量都控制在2~6千克之间。 需要强调的是,现在防护等级最高的防弹衣,大致能防住7.62毫米口径步枪弹的冲击力,但是再往上,如12.7毫米口径以上的子弹,基本上是防不住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子弹在击中目标后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而防弹衣对冲击力的消解、释放能力是有限的,即使弹头被防弹衣挡住不会造成贯穿伤,但过大的冲击力也会对人体造成内伤。换句话说,在胸前顶一块钢锭,一颗14.5毫米口径的机枪弹即使不能把人打穿,其传递的冲击力也可能将人的五脏六腑震碎。(袁炜) |
随便看 |
|
科学时代收录了15440条科普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普常识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