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海底的“可燃冰”会“跑”出来吗
释义 海底的“可燃冰”会“跑”出来吗
科学家在考察一些海底“可燃冰”分布区时,发现了一种从海底向海水渗漏气泡的奇特现象。这些气泡是什么?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呢?
原来,这些气泡是由于海底“可燃冰”分解而“跑出来”的甲烷气体。“可燃冰”一般存在于水深大于300米的深水陆坡环境,它对温度和压力条件的变化很敏感。温度的升高和压力的降低都可能导致“可燃冰”的分解,就像冰在温度高于0℃时就会融化一样。但不同的是,“可燃冰”“融化”除了释放出水,束缚在“可燃冰”中的大量甲烷气体也会“跑”出来。

黑海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的气体
令科学家感到担心的是:“可燃冰”的分解可能会破坏海底沉积物的稳定性,诱发大面积的海底滑坡。如果大量甲烷气体因为“可燃冰”的“融化”进入水体,会使海水缺氧,大量生物将因“窒息”而死亡。而且,由于甲烷的温室效应大约是二氧化碳的25倍,如果大量甲烷气体穿过海洋水体进入大气,势必会加速全球变暖,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其实,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就曾经发生过多次由于“可燃冰”分解导致甲烷释放的事件,并引发全球性气候、环境和生态的灾变,如新元古代晚期的“雪球”终结事件(约6.35亿年前)、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约2.51亿年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古新世—始新世之交(约5500万年前)的极热事件等。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发生在约5500万年前古新世—始新世之交的全球性温度急剧升高事件,大批底栖和浮游有孔虫因此灭绝。美国科学家狄金思于1995年首次证明“可燃冰”的分解是引发该次极热事件的首要因素。之后,有大批地质学家通过海底沉积物、岩石以及钻孔岩芯获得的地球化学证据,支持了“可燃冰”分解释放甲烷是引发该次极热事件的主要原因的假说。因此,深藏海底的“可燃冰”中的甲烷确实会在一定条件下“跑出来”,而且一旦大量“跑出来”,将会给地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罗敏 陈多福)
【微博士】甲烷的温室效应
自从科学家宣布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之后,人们的目光似乎就一直集中在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上。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正提醒人们关注另一个加剧温室效应的“帮凶”——甲烷。它导致全球变暖的能力比二氧化碳强得多!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多会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增高。新增到大气中的每个甲烷分子都能够发挥很强的吸热能力,它引发全球变暖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5倍。由于大气中甲烷含量很低,所以总的温室效应没有二氧化碳强。
随便看

 

科学时代收录了15440条科普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普常识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er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2 1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