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为什么要举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
释义 | 为什么要举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目前,在中国的中小学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会不定期地举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看上去似乎有点没事找事,可是,假如地震真的来了,它将显示出巨大的价值。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地震来临,正确与否的逃生方式就关系到人们的生与死。中小学的逃生演练针对的就是这个“万一”的出现。 地震的发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发生突然,持续时间短暂。在此期间,建筑物晃动剧烈,人们左右摇摆,无法正常行走,不利于逃生疏散;同时,室内上空悬挂的物体极容易坠落伤人。因此,地震突然降临时的最佳做法便是在室内找个安全的地方躲避起来,等待第一波地震的过去。 第一波地震过后,通常会有个短暂的平稳期,大约几秒到十几秒,接着便有更为强烈的地震第二波——横波传来,造成建筑物严重破坏。这个短暂的平稳期,称为“黄金十二秒”,通常成为人们迅速逃离到室外安全地带的最有利时机。然而,对于学校这样人员密集的场所来说,这虽是个最佳时机,却面临着人员疏散次序和路线的问题,因为人群逃离时前面若有人摔倒了,后面的人会如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接二连三地被绊倒,从而导致踩踏伤亡事故的发生。1994年中国台湾海峡发生7.3级地震,在中国大陆沿海地区有800人受伤,4人死亡,伤亡者大多是中小学生。他们的伤亡并不是因为房屋倒塌造成的,而是因为逃生时学生的乱跑乱挤造成了踩踏伤亡的悲剧。 平稳期逃生时,千万不能乱跑乱挤。有组织、有次序的地震应急疏散才是明智的选择 所以,如何充分利用短暂的平稳期来逃生,就是平时的地震疏散演练的目的。地震疏散演练是为了让人学会保持冷静,熟悉逃生通道,从而在地震到来时形成条件反射般的有组织、有次序的撤离模式。四川安县的桑枣中学由于在日常教学中经常进行这样的应急演练,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全校2200多名师生,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有序快速地冲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站好,用时仅1分36秒,无一人伤亡,成为一个紧急避险的成功范例。 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正是根据地震的特点和经验,使我们在地震发生时掌握基本的逃生技能和方法。当我们经过长期的演练,熟练掌握了按既定路线疏散逃生的手段后,在心理上也能起到一定的镇定作用,不至于在地震时慌乱拥挤及造成踩踏。(罗兴华) |
随便看 |
|
科学时代收录了15440条科普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普常识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