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普陀山为什么有“海天佛国"之称? |
释义 | 普陀山为什么有“海天佛国"之称? 位于浙江省杭州湾外的普陀山是一个面积只有12.76平方公里的小岛。岛上地势起伏,海岸曲折,具有林幽洞奇,潮涌金沙,洪波浩渺,云烟缭绕的海山胜景,景色秀丽的海岛风光使它赢得了“海山第一"和“海上仙山"的赞誉。唐、宋以来“观音显圣"的种种神话传说与历代帝王的奖掖封赐,又使它成为一个香火鼎盛的观音菩萨道场,从而获得“海天佛国"的雅称。 历史上普陀山一直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和安徽九华山并列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虽然它屡遭破坏、历经沧桑,但始终风光依旧、香火不绝。如今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岛上主要寺院和风景点已陆续修复,各项旅游设施也日臻完善,一个以佛教名山为特色的海岛旅游胜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地理结构】 普陀山呈狭长形,南北纵长8.6公里,东西宽约3.5公里,最高峰佛顶山海拔291米。地质学家认为:普陀山属华夏古陆的一部分,古生代以来长期处于隆起过程,至中生代后期受燕山运动影响,发生了一系列北北东向、北西西向为主的断裂构造,形成地垒、地堑式断块升降,构成了我国舟山群岛的雏形。晚更新世(距今19万年)以来曾受到不同程度的三次海浸,最后一次海浸发生在全新世中期,我国海岸线由琉球群岛一带移至目前的位置,原天台山脉的一些低谷沦为海域,一些山峰山脊则出露于海面之上,形成了包括普陀山在内的舟山群岛。 普陀山出露海面的岛山岩石,主要由燕山期岩浆侵入的酸性钾长花岗岩所组成,边缘为早期的中性侵入体———石英闪长岩,分布在梵音洞与岛的西北部。由于地壳阶段性上升,断裂节理发育,海水侵蚀,岩屑崩塌,终于在全岛形成了典型的风化、海蚀和海积风景地貌,塑造出千奇百怪的奇峰、怪石、异洞和金沙。 普陀山西北部群山环列,挡住北来的寒风;东南部金沙平坦,可眺望东海碧波。山上多峭岩曲涧、古树佳木,海滨多悬崖幽洞和洁净的沙滩。全岛峰峦起伏,轮廓清秀,气候冬暖夏凉,十分宜人。 【神话渲染】 由于宗教神话的渲染,普陀山上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洞无不披上了“观音圣迹"的外衣。岛上的寺庙建筑,经过唐宋以来的兴建、改建和扩建,形成了以普济、法雨、慧济三大禅寺为中心的“海天佛国"体系。在全盛时期,全岛拥有大小寺庙建筑200多座,僧尼人数达2000余人。 |
随便看 |
|
科学时代收录了15440条科普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普常识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